說起農業作物生產,自然就離不開施肥管理,不管是傳統農業,還是綠色生產,都與肥料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來說,雖然肥料技術已經得到了長遠的進步,而且市場上各種新型的優質肥料也層出不窮,幫助了農民很多。但肥料把控確實很難,很多人也掌握不了其中的要點,從而出現作物肥害,而事實上肥害遠比藥害要可怕的多。
那么作物在施肥時需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肥害?若遇肥害又該如何處理?
作物施肥注意事項
1、撒肥最不容易產生肥害
采用撒施肥料的方式是最不易產生肥害的,但在撒施尿素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能和根系以及主干等部位進行接觸。因為尿素很容易傷根,所以在全園撒施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量,可以挑選大雨后或者小雨前,每畝每次5-10斤就可以了,千萬不能過多。
另外,在復合肥的使用上,則要根據作物的具體時期來定,通常每畝每次可以用50斤左右。而對于有機肥,也可以采用撒施的方法,但由于有機肥見效慢,可以跟著雨水緩慢釋放營養到土壤里。
2、水肥和葉面肥
水肥和葉面肥是最容易出現肥害的兩大施肥時期,因此在撒施水肥和葉面肥時一定要額外注意。尤其在果實轉色成熟期或者其他敏感期,如柑橘的果實敏感期,應盡量降低肥料的使用濃度或者不用。
另外,使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尿素等肥料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控制濃度,千萬不要超過0.1-0.3%。如果是混配多種肥料的話,總的鹽分濃度最好也不要超過0.7%。
肥害的處理方法
1、及時清除肥料,盡快把聚集在根部的對于肥料清除掉,避免傷根。
2、淋水澆水,想辦法將肥料濃度沖淡。
3、如果遇到氮肥肥害,可以以撒施石灰粉將氮轉換成氨氣揮發掉,然后曬根1-2天等到樹體穩定之后,清掉腐爛的根系。
4、培上新鮮的泥土,并淋一些腐殖酸促發新根,有利于預防和防治肥害。
總的來說,肥害不是病,但卻最“要命”,花錢買肥料,錢花了還把作物傷了,相信誰都不愿意看到這一現象出現。因此建議農民朋友們一定要嚴格遵守肥料使用準則,不要為了追求利益,而過分施肥,更不能肆意加大濃度。
作物施肥的16個誤區!別再犯錯
近年來廣大的農民朋友在土地耕作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特別是在施肥方面,存在較多誤區,容易出現施肥不當的現象,造成施肥后肥效差、見效慢,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在施肥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誤區一:施肥時越靠近植株莖部,肥料越易被吸收
這是在農村中存在較多的現象,這種施肥方法存在較大的危害。因為植物吸收營養成分的部分是在根毛區,植物莖及根(根毛區除外)吸收營養成分很少或不吸收,施肥時赿靠近植株莖部(幼苗期除外),肥料離植株營養吸收部位赿遠,因此赿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施肥過多,濃度過大,則容易出現“燒苗”現象的發生。因此,施肥時應根據植株的地上部生長情況及地下部根系生長情況確定施肥位置,確保施肥效果。
誤區二:農作物出現缺肥現象后,再施肥
肥料施入后,在水田需要3-5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一般需要5-7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農作物出現缺肥現象后再施肥,則會造成作物缺肥時間加長,造成減產,所以,施肥工作應根據農作物需肥特性進行,水田提前5-7天施肥,旱地提前8-10天施肥。同時,農作物的養分吸收也與光、溫、水、施肥方法(如干施、淋施、根外追肥等)有關。
光照強、溫度高、水分足則加快作物養分的吸收,相反,則吸收放緩,根外追肥因養分直接被葉片吸收,所以見效快,可遲施,但濃度要低,以防損傷葉片,淋施可使肥料直接滲入植株根部,見效較快,也可適當遲施,干施肥效慢,應早施。
誤區三:只要農作物營養生長好,就能獲得高產
農作物的生長包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二個階段(葉菜類、肉莖類作物除外)。生長前期施足氮肥,能促進營養生長,但如果在生殖生長期偏施氮肥,則會造成作物貪青,影響生殖生長,阻礙營養物質的轉化,反而使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A:營養生長是指植物的根是由種子胚根長成的。種子萌發時,胚根的分生組織細胞分裂、生長,使根不斷增長,其中生長最快的是根的伸長區。植物的莖和葉是由種子的胚芽長成的。胚芽頂端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長成莖。與此同時,部分細胞分化成幼葉,幼葉生長成植物的葉。雙子葉植物的莖有形成層。形成層細胞分裂、長大,使莖逐漸加粗。
B:生殖生長是當植物生長到一定時期以后,便開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開花、授粉、受精、結果(實),形成種子。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長。還有些植物是不開花直接結果的,但這仍然不違背植物的生長規律。人類生殖生長的過程經歷從胎孕、發育、成長、衰老乃至死亡的過程,這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
因此應根據作物生長情況進行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促營養生長,中后期以氮、磷、鉀以及其他元素配合施用,以促進生殖生長,提高產量。
誤區四:只要施足肥料,就能獲得高產
各種作物全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時期所需養分種類及數量均有所不同。如果施肥時不根據作物的需肥特性進行施肥
一是使作物出現缺素癥、抗逆性以及抗病性下降,造成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二是使部分作物需要量少或基本不吸收的養分殘留或流失,造成肥料浪費。因此,應根據植株的生長特性決定施肥的種類和數量,充分發揮肥效。
誤區五:只要施入肥料,就會有肥效
施肥的肥效與土壤特性、作物養分吸收特點、肥料養分釋放特性以及水、氣、熱等諸多條件有關,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則極易造成養分流失、缺肥等現象的發生。
A:沙質土肥效快,但流失也快,因此,應根據少施、多次施的原則進行
B:粘壤土肥效慢,應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C:鉀肥易溶性好,但流失也快,因此,應根據作物的需鉀特性及時施肥,有機肥、磷肥肥效慢,流失也少,應早施,碳銨揮發性強,可與有機肥或磷肥堆漚1-2天后施肥,可減少養分的散失。
誤區六:只注重施肥數量,不注重養分含量
現在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復合肥,因單位價格較低,在農村應用較為廣泛。這些復合肥普遍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或三大元素中某種元素含量很低或根本不含的現象,但農民對這些情況重視不夠,仍延續高含量復合肥的施肥習慣,結果施入的氮、磷、鉀不足,造成作物缺肥、缺素癥的發生,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在使用這些復合肥時,應充分了解這些復合肥氮、磷、鉀的含量,并根據各種作物需肥特性,配合使用氮、磷、鉀等單元素肥,確保作物正常生長。
誤區七:施肥越多,效益越高
根據報酬遞減原理,當施肥達到一定數量后,投入產出比下降,效益下降。如果施肥過多,則會造成減產。因此,應根據作物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土壤肥力、作物的種植密度等,以供給充足但不浪費的原則,找出最佳施肥方案進行施肥,充分發揮肥效,增加經濟效益。
誤區八:只注重大量元素施入,不注重微量元素施入
大量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
中量元素包括:鈣、鎂、硫
微量元素包括:硼、鋅、鐵、銅、錳、鉬、氯、捏
網上很流行的順口溜:無氮不長枝、無磷難成花、無鉀難上色、無硼難坐果、缺鋅嫩葉小、缺鐵新葉黃、缺鎂老葉亡、缺鈣黑點多、無光不結果、無水不長樹
說的就是每個元素各司其職,不能缺少,缺少了某一個都會造成整個生長期的障礙。
大量元素是作物賴以生長的基本元素,但有些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長時期對某種微量元素需要量較多或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如果不增施微量元素,則會造成植株畸形、落花落果、產品產量及品質下降等。因此,在施足氮、磷、鉀等大量元素的同時,必須針對作物的需肥特性及土壤養分構成情況,配合施用鐵、錳、鋅、硼等多種微量元素,以保證作物的正常生長。
誤區九:只施底肥,不追肥
當下很多用戶怕麻煩,施了基肥以后,就不再追肥,這種施肥方法是不科學的。作物在早期對養分需求較少,施足基肥后確實能夠保證長時間作物對養分的需求,但即使是一些后勁比較足的肥料,其肥效持續期也是有限的,加上雨水多的地方經過雨水沖刷,很多元素肥料都被沖走了,特別對于保肥保水能力較差的土壤,不及時追肥更容易造成脫肥現象。所以,對生長期超過2 個月的作物應適當追肥,保證作物在生長旺盛期對養分的需求。
誤區十:果樹看花施肥
果樹花多花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樹勢,要讓果樹第二年花芽分化多,坐果多,上一年就應施足肥料,特別是果后施肥非常重要,因為摘果以后果樹大傷元氣,這時應及時補充養分,恢復果樹元氣,增強果樹的抵抗力,增施有機肥和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肥,依照養分歸還定律進行科學施肥補充果實帶走的養分,保證第二年果樹的生產能力。
有些人喜歡施過冬肥,雖然有用,但不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果樹吸收養分的最重要部位是在根部,入冬時,樹的根系幾乎處于休眠狀態,吸收養分的能力很弱,果樹施肥最佳時機是在摘果后落葉前??椿ㄊ┓首钪苯拥慕Y果就是導致果樹明顯的大小年現象,這個方式不可取。
誤區十一:配方一樣,用量一樣,效果一樣
道理很簡單,胖人與瘦人的主要差別不是吃的多與少的問題,而是吸收的多與少的問題。肥料也一樣,同樣配方同樣用量由于產品本身的原因會有一個明顯的養分利用率的區別,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總養分40%的復合肥產品會比其他45%養分產品的效果還要好的原因。
誤區十二:價格貴=成本高
由于復合肥產品屬于生產資料類,非直接消費品,所以分析成本高低的依據不是價格而是投入產出比,如果在同等用量或同等投入的情況下,哪種產品帶來的效益高,產量高,哪種產品的成本就是低的。
誤區十三:用了復合肥以后,別的肥就不用了
復合肥不是萬能肥,不能代替所有的元素肥,有些用戶認為,施用復合肥后就不用再施用其他化肥了,這是錯誤的。一般復合肥普遍只是含有氮磷鉀元素,少量品種含有鋅、硼元素,如果不注意及時補充有效的中微量營養元素,同樣會對作物產量產生影響。
誤區十四:肥料溶解越快越好
作物對養分的需要就跟人一樣,每天都需要,吸收量也有限,溶解的快,作物吸收不了,是浪費,所以好品質的肥料養分釋放速度應該與作物對養分的需求相對應,這也是一些產品加入緩釋劑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證作物對養分的全程需要。
但個人認為加入緩釋劑的化肥不宜作追肥,因為如果養分釋放的速度跟不上作物對養分的需求,會出現作物早期脫肥現象。
誤區十五:追肥偏施氮肥
(1)過量的氮素會與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形成蛋白質,剩下的碳水化合物用作構成細胞壁的原料,致使作物細胞壁變薄,組織柔弱,造成莖葉徒長。特別是使作物中厚角組織的強度降低,莖稈的機械堅固性不強,容易倒伏。
(2)同時作物葉片、莖稈柔弱,易感病蟲害和遭受凍害,也容易貪青晚熟。不但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下降,而且增加了肥料的投入成本。
(3)另外作物吸收過多的氮素,葉片會過于肥大,降低了作物群體的光能利用率,呼吸作用旺盛,會增加光合產物的消耗,減少干物質積累,造成減產。人們常說的“愛死人的苗子,氣死人的產量”就是這個道理。
(4)很多用戶在追肥時偏施碳銨、尿素等氮肥,雖然這對于作物的長勢會產生明顯的效果,但并不能給用戶帶來產量的增加,因為對作物前期生長而言,氮素很重要,但隨著作物的生長,對磷鉀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氮的需要反而減少,偏施氮肥只會使作物旺長。所以為了保證增產效果,應該注意追施復合肥。
誤區十六:產量上不去是肥料不好
少數用戶認為產量上不去是肥料的原因,其實產量上不去有很多原因,如天氣、土質、施肥方法、肥料產品的配方選擇、種子、農藥和田間管理等,要從各個方面來考察,肥料好壞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